常州专注力记忆力培训班哪家高

changzhou
2020-12-24 浏览1086次
导语概要幼儿的活动很多时候不是纯粹的结果导向,也不是纯粹的过程导向,而是两者的结合,家长需要积极引导幼儿发现过程之美,过程的激动人心。特别是对于艺术和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身是无法预测结果的,那么家长需要引导幼儿的能力便是规划艺术和科学过程的方向,以及识别这种无结果导向的实验的具体进度。引导幼儿形成自得其乐的性格—专注力产生的。过分的自我中心将导致人以自身利益作为投影来看待周围资讯,判断的标准就是其是否有助于实现自己的愿望,除非有立竿见影的好处,否则难以去关注。
课程介绍

 

【课程目标】
上课走神、作业粗心、坐不住、记不住、拖拉,表现为比较明显的“专注力差”,其实,学业问题不过是冰山一角,缺乏自控力的孩子在情绪、人际和生活上都缺乏竞争力,6+专注力训练营在改善儿童注意力机制的基础上,强调帮助儿童增强内在力量,让他们获得更好的自控力。

【课程】
目前国内常见的专注力训练,主要分为两个流派,一种纯粹在注意力机制上,通过感觉统合训练,改善生理机能;另一种则着眼于学习表现和学习辅导,帮助儿童改善读写习惯。而专注力在改善儿童注意力机制的基础上,强调帮助儿童增强内在力量,让他们获得更好的自控力,这种自控力将不仅仅表现在学习和作业上,也同时体现在情绪、人际、目标和问题解决中,更是他们获得的。

【课程】
学会自我平静以获得控制的技巧
增强忍耐力,能够延迟满足
能够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
知道如何从外界获得积极信息以增强内在力量
更好的主动注意技巧
知道如何集中注意以达成目标

【课程形式】
分龄训练,因“龄”施教每个年龄段的孩子,专注力发展都有着固有的特点。跟随儿童专注力发展特点的训练才是科学的训练!专注力课程根据儿童年龄及专注力发展的特点划分为3个阶段。

 

金色雨林理念

2017年,共出生人口为1723万。二孩政策开放,2017年全年呈现“二孩井喷”现象,二孩出生数据882万,同比增长167万,二孩出生占比进一步,高达51。第6次人口普查显示,我国0~14岁儿童超过2.2亿。

汹涌而来的新生代,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,在层出不穷的新概念与不断变化的教育政策中,家长们焦虑的身影与孩子无力的眼神牵动着每一个金色雨林人的心。

为此,金色雨林将长期实践与科研成果相结合,以为全长解决教育烦恼,为孩子以运动力、认知力、情感力为基础的学习能力,帮助孩子“学习、自信成长”为企业使命,为中国年轻一代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断前行! 

undefined

品牌介绍

金色雨林创始人林薇女士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、荷兰莱顿儿童心理学博士张雨青教授于1994年开始研究儿童学习能力,同年创办北京雨林学习能力研究开发中心;并于1999年,成立北京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。2014年,北京金色雨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。金色雨林隶属于东方加慧(北京)教育科技有限公司。长久以来,金色雨林致力于为3-14岁的儿童提供学习能力培养。 在长期的实践中金色雨林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学习能力训练体系“个性化教育方案”( Individual Educational Program, 简称 “IEP”) 。 通过系统,判明孩子的学习能力状况,采用针对性的学习能力训练方案,并辅以家庭教育咨询,心理素质辅导,帮助孩子提习能力。

注意力小知识

 

对于“孩子的专注力怎么培养?”我们先来看看家长们都怎么说:
1.一会儿要喝水,一会儿要尿尿,一会儿腿让蚊子咬了……逼的亲妈也变后妈了。
2.儿子越来越糟,被班主任约谈了,说孩子上课不专心、作业拖沓。
为此,我还要加班加点给孩子,不料一到做作业时,孩子就开始出各种幺蛾子,一会儿要喝水,一会要上厕所,一会儿又要吃水果……
3.我女儿写作业时总是东看西看,磨磨蹭蹭,一会儿玩橡皮,一会儿咬铅笔,这样写作业怎么能快得起来?一个小时的作业常常两三个小时都写不完,所以每天总是很晚才能睡觉。
4.一到写作业注意力就不集中,小动作多,不是左顾右盼就是东张西望。一会起来上个厕所,一会出去吃点东西,效率极其低下。
 
看完这些家长说的,接着再来说说“孩子的专注力怎么培养?”
1.在游戏中训练专注力
 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:让孩子在游戏和单纯完成任务两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下,将各种颜色的纸分装在与之同色的盒子里,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。结果发现,在游戏中,4岁幼儿可以持续进行22分钟,而且分放纸条的数量比单纯完成任务时多50。而在单纯完成任务的形式下,同龄幼儿只能坚持17分钟。
这项实验表明,孩子在游戏活动中,专注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较强。
类似的游戏方法有很多,例如,学习字母时,我们可以故意藏起一些,让孩子去寻找“丢失的字母”。还可以跟孩子玩一些有规则的游戏,比如说1就跳到红圈圈里,说2就跳绿圈圈里。此外,妈妈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游戏绘本,让孩子在视觉搜索、图片接龙、语言描述中渐渐学会集中注意力。
美国《Highlights》杂志推出的《美国经典注意力培养大书》,通过各种游戏模式吸引孩子在快乐玩耍中加强专注力。
2.帮孩子自觉专注力
 作为成年人,我们对一项任务的目标和意义了解越多,就越能专注于完成这项任务。孩子也一样,他们对一项活动的意义理解越深刻,完成的意愿就越强烈,活动过程中的专注力表现就越好。
6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些自控力,在学习过程中,可以合理设置目标,让孩子实现自我约束,自觉专注力。比如做一个积分卡,每取得成就就累计几分,达到某个分值后就可以获得旅行机会。
①抗干扰训练
特意选择在闹市街头读书看报,训练排除环境干扰的能力。
②凝视训练
双眼长时间凝视远处的某件东西,比如窗外的树枝、空中的云朵,这种训练会让人的意识范围逐渐变窄,从而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。很多科学家在思考问题时,都喜欢盯着窗外的树枝哦!
该书由数百幅图画组成,训练形式完全图式化,喜欢读图的孩子可以尝试挑战。
3.找到让孩子专心的那个“点”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“兴奋点”:有些孩子特别容易被视觉刺激吸引,有些则是触觉,还有的是听觉。先弄清哪种感官刺激较能吸引孩子,再围绕这个“点”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事,让兴趣来引导孩子巩固专注力。比如喆同学特别喜欢听歌,我平时就多给他听英文歌、看英文动画片,日积月累,形成了不错的语感。
①先接纳孩子的兴奋点
有妈妈问:“我家孩子话特别多,太闹了,怎么才能让他安静一点?”也有妈妈问:“我家孩子太文静了,怎么才能让她活泼一点?”
中国妈妈应该是这上较容易焦虑的妈妈了,我们认为孩子未来发展得好不好,取决于他是更开朗的而不是偏内向的、是更有礼貌的而不是大大咧咧的、是掌握某种技能的而不是玩些乱七八糟的……
于是,我们总是试图矫正孩子的特点,认为这是在帮孩子“变得更好”。
然而心理健康学明确告诉我们: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、性格健全与否、快乐与否,并不在于他是什么样的性格,而在于他对自己性格的接纳程度,这决定了孩子对自己的满意度。一个人要先欣赏和接纳自己的内在,才能和谐地与周围人共处。同时,妈妈对孩子的接纳程度,决定着孩子是否能顺利接纳自己,总被妈妈否定的孩子,一定不会对自己感到满意。
对于活跃的孩子,我们可以鼓励他多和朋友互动,帮他掌握更多的沟通技巧,比如怎样描述一件事更生动,怎样提问更容易得到回应。如果孩子喜欢安静,那就试试听音乐、画画、玩拼图……用孩子感兴趣的事去引导他们发掘内在专注力,而不是根据大人的喜好强迫孩子专注。
②帮孩子合理安排时间
孩子的自控力不如成人,要求孩子去做一件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事,结果注定失败。我们可以先仔细观察一下孩子专注的时间能持续多久,把对孩子的要求落在合理范围内,然后协助孩子逐渐拉长每的专注时间。
假如孩子喜欢有卡通图案的拼图,就可以用拼图让孩子先稳定下来,然后慢慢增加拼图片数,渐渐延长专注时间。再比如涂色,开始时涂一两幅,慢慢可能是三四幅,每次进步一点点就好。
③巧妙使用计时工具
很多妈妈都不知道该怎样让孩子理解时间概念,比如3分钟到底是多久?可以使用沙漏计时,沙漏滴完,就表示3分钟时间到了。如果沙漏滴完,孩子仍然在继续做原来的事,那表明孩子有进步。

 

 

 

如果想了解更多常州感统培训学校的相关课程内容,或了解常州感统培训学校地址、课程安排、学习费用等相关信息,可以点击下方和我们的客服取得联系,也可拨打页面上方的电话,我们期待您的咨询!
本页面由主体*机构用户*自行上传,本网不对该页面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)真实性和知识产权负责,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删除qq:16720809。
温馨提示: 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! 热线电话:4006-303-880